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要求,进一步促进“减负增效”,推进“双新”理念落地,优化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要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方案要求,立足本校办学理念与毕业生形象,分析学校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聚焦“双新”实施和学生素养培育过程中学校亟待思考和研究的关键问题,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方案编制依据

(一)国家课程政策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9年以来,先后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教育部也相继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各级各类文件均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二)学校办学基础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原名上海市奉贤区金水苑小学,以下简称“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地处奉贤新城、金海街道、东方美谷核心区,创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25950平方米,建筑面积9765平方米,绿化总面积103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学校作为上外附属学校,融入上外“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提出新时代办学理念“发现每一个美好”,逐步形成了“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良好校风,“美益求美 知行合一”的浓厚学习氛围,铸就了“美人之美 立己达人”的高尚师德,致力于办一所有爱有梦有趣的高品质美好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工69名,平均年龄36岁,其中专任教师64名,教辅3名,职工2名。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58名。

办学十余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新成长课堂、有效教学”的区域课程教学定位,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创课程”教育实验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上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上海市随班就读(听障)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节水型示范学校、上海市餐饮业现场管理(6T务实)示范食堂、奉贤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奉贤区师德建设十佳先进集体提名奖、奉贤区教师专业发展合格校、奉贤区教科研合格校、奉贤区信息化合格校、奉贤区科普特色示范校、奉贤区少先队五星队室、奉贤区绿色学校等荣誉,同时作为上海市“家门口”好学校在市内宣传报道。

(三)学生课程需求

伴随“双新”的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面对教育转型背景下对未来学校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场,应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支持其发展的课程需求有深入的思考,以期精准识别并有效回应国家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作为“上外系”,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的学生理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有对不同文化间差异和共性的认知和理解,有独立自主、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学校课程以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为特点,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并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灵活广泛的学习途径回应学生发展需求,成为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出发点。

(四)课程建设优势

1. 学校课程计划规范执行

根据《上海市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等相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课时专课专用。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已具雏形

根据前期上海市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框架,学校基于“向下扎根,向阳而生”的课程理念,建构了“金穗”课程体系,明确三类课程框架,完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探究型课程的多渠道落实。目前学校已开发35门研拓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花样跳绳”“舞蹈”“路口前行”“金品手工坊”等课程获区星级课程,“路口前行”为区优秀品牌项目,“花样跳绳”“京剧”“主题式多元文化阅读实践”“舞蹈”“击剑”“马术”为区品牌项目。

3. 学校周边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学校位于东方美谷核心区域,毗邻上海之鱼金海湖畔、未来九棵树艺术中心、奉贤博物馆、美谷产业园区、上海市农科院、泡泡公园等公共场所,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学校已经利用周边资源,开发了“路口前行”等课程群,拓展教育阵地,丰富文化建设,拓宽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4. 合作办学带来迭代契机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指导下,学校将立足奉贤独特的精神品格、人文传承、资源禀赋以及发展需要,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培训、专家指导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发扬上外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创新探索。

(四)课程建设不足

1. 学校课程理念系统有待进一步阐明清晰

经过前期的研究与实践积淀,学校“金穗”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追溯它的课程哲学起点尚不明确,学校课程理念系统还需进一步阐明清晰。同时,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如何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理念紧密勾连也有待进一步思考完善。

2. 学校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迭代更新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学校课程结构从原来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转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新三类划分。本校在确保落实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但新结构的迭代更新并非朝夕之功,将新课程理念落地生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教师课程领导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青年教师初期工作的主要任务都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主,先以站稳讲台为要务,相对而言他们的课程意识较为薄弱,心中只有教学意识,仅限于对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仅限于对本年级、本学科内容的学习、了解与把握,而对全学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掌握能力较弱,指向单元整体设计意识不强,导致课堂教学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现状,课堂教学质效也提升不快。

(五)课程理念建构

基于上述分析,学校对原有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课程理念。

1. 办学理念——发现每一个美好

“美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发现美好、追寻美好、实现美好的历程。在当下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美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关键词之一,代表着学校教育的一种美好期待、一种崇高理想、一种终极追求。美好是每个学生的本性,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润泽生命的教育,以充分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为前提,以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将每位师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唤醒,将生命的源动力唤醒。

实际上作为本校的办学理念,“发现每一个美好”所指向的正是对师生生命源动力的唤醒,而这一“唤醒”的过程实则蕴含着一条行动逻辑:始于“发现美好”之动因,产生“追寻美好”之行为,导致“成就美好”之结果。以下分述之:

1)发现美好——发现师生个性与潜力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命是一段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旅程,它赋予了我们探索、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力量。每个生命因为拥有无限可能性而美好,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每位师生提供发现可能性的机会,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及时发现、引导、点化,促进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目标、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

2)追寻美好——尊重、顺应并发展师生独特个性

每位师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能力需求。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当考虑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为新手型、胜任型、成熟型、卓越型等不同类型教师提供个性化的适切的专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实。

3)成就美好——引导师生成为完整的人

“美好”是一个伴随成长而成长的概念,它是不断发展、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一旦师生的内驱力被激活,随着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带来认知半径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实践能力的提升,每位师生都会不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也会不断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因此,学校要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诸如邀请专家讲座、工作坊研修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开发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创设师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实践舞台等,从而努力激活并赋能每位师生持续成长为更美好的自己。

2. 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美好少年

学校立足于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秉承“发现每一个美好”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特色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美好少年。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素构成,对应学生内在能量驱动、能力筑本和行动实践的发展思路,新时代美好少年可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特质,即有爱的小公民、有梦的学习者、有趣的探索家。其中,“有爱的小公民”以明心向阳、品行向善、爱国向前为主要特征,“有梦的学习者”表现为志趣向远、习惯向好、学力向上,“有趣探索家”则意指体艺向美、实践向新、视野向宽。具体的分年段育人目标分解详见表1:

1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新时代美好少年”分年段育人目标分解

育人目标

子版块

年段

具体描述

有爱的小公民

明心向阳

低年段

1.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

2.和同伴之间友好沟通,互相帮助,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和分享。

中年段

1.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

2.能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欣赏同学的长处,指出他人的不足,积极参与合作。

高年段

1.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会帮助别人,支持别人,具有互助精神。

2.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与合作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组织各项活动。

品行向善

低年段

1.孝敬父母,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固定的家庭劳动小岗位。

2.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学校值日工作。

3.明理懂礼,具备基本的礼仪和公民素养,爱护环境,爱护公物。

中年段

1.能主动关心父母,积极承担家庭劳动

2.愿意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承担并做好岗位工作,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

3.举止文明,有互助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高年段

1.懂得感恩,能包容,能站在他人立场理解问题,并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

2.保护环境,有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意识。

3.初步形成个人价值观,做社会好公民。

爱国向前

年段

1.做到爱国“七知道”:国名、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首都、国家主席,能爱护国旗,会唱国歌,升旗时肃立。

2.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实践传承。

年段

1.了解祖国历史和地理常识,学习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迹。

2.了解家乡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等,能充当家乡义务小导游。

年段

1.关心国家大事,能坚持收听、收看新闻,看报纸。

2.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立志做未来建设者。

有梦的学习者

志趣向远

低年段

1.参与课堂学习,有好奇心。

2.乐于表达,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有目标,并敢于表达目标。

中年段

1.爱动脑,爱动手。

2.乐于探索,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能从简单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3.能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4.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成功。

高年段

1.会合作,敢质疑问难。

2.乐于分享,能通过喜欢的方式表现所见所闻。

3.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能合理制定追梦计划。

4.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习惯向好

低年段

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3.认真听讲。

4.每天预习。

收纳+:

1.带齐第二天学习用品。

2.课前摆放好学习用品。

3课后保持桌面物品摆放有序。

4.会整理铅笔盒和书包。

中年段

1.自主学习。

2.每天预习、复习。

3.作业干净整洁且正确率高。

4.初步具备独立学习、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收纳+:

1带齐第二天应交的作业。

2.桌面物品整齐摆放,桌肚内无杂物。

3.会用文件袋等有序归置各科作业薄。

4.会利用资源自制收纳盒。

高年段

1.自主学习,积极独立思考。

2.每天预习、复习。

3.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能够有条理地陈述、表达。

4.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

收纳+:

1.断舍离不合适的学习用具。

2.会利用收纳工具分门别类收纳。

3.会根据使用习惯合理收纳书桌。

4.用完后物归原处并坚持下去。

学力向上

低年段

1.学会使用简单的学具。

2.初步形成表达、计算、观察、想象等能力。

3.学会和同伴小组学习,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和分享。

阅读+:

1.能阅读浅近的儿歌、童话、寓言、小故事,乐于交流。

2.尝试阅读整本书(中外绘本),奠定多元的阅读视角。

中年段

1.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

2.初步养成基本的阅读、表达、运算、观察、比较、辨别、概括等能力。

3.学会主动和同伴沟通学习,积极借鉴他人经验。

阅读+:

1.阅读整本书(中外童话、神话等),初步理解主要内容。

2.结合阅读的内容,初步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开启多元文化的认知。

高年段

1.初步学会从各种开放来源(如:教师、家长、专业人士、媒体和网络等)收集、筛选信息。

2.初步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

3.会与同伴合作,能够组织参与各项学习类活动。

阅读+:

1.学会用批注的方式阅读。

2.阅读整本书(中外名著等),在比较中初步形成多元文化的思维。

有趣探索家

体艺向美

年段

1.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喜欢体育类游戏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2.乐于参加艺术活动,初步掌握美术、唱游等基本技能,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年段

1.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掌握感兴趣的运动技能,多种方式感受体育文化魅力。

2.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比赛,并运用艺术语言创造性地表现,有一定的欣赏美的能力。

年段

1.坚持每天运动的习惯,拥有自己的特长运动项目,初步掌握青春期健康知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2.能参与策划或组织艺术活动,获取展示美带来的乐趣。

实践向新

年段

1.懂得人人要劳动的道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3.愿意亲近大自然,能围绕主题大胆想象与提问,尝试多角度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年段

1.能运用劳动技能自制小发明、小实验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2.能表达自己观点,乐于参与探究学习,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环节,会自主创作、体会创新乐趣。

年段

1.能发现生产劳动中的需求与问题,运用基本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尝试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作品。

2.喜欢探索不同事物,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中享受快乐。

视野向宽

年段

1.能主动了解多元文化,用简单的短语、句子描述和表达。

2.乐于参与多元文化课程活动,能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年段

1.通过观察、辨识中外典型文化标志物、饮食、以及重大节日,初步具有观察识别、比较多元文化的意识。

2.能识别多元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在积极和他人合作完成各项任务中提高团结合作精神。

年段

1.有开展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的兴趣,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待人接物的礼仪,能在多元文化中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

2.能有将多元文化学习与做人、做事结合的意识和行动,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3. 课程理念——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

课程理念是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遵从的观念,它既是一种课程观,也是一种方法论。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作为上外系的一员,上外的上述理念与宗旨是确定本校课程理念的源头之一。

近年来,国际21世纪学习联盟提出了核心素养4C框架,“4C”即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及合作(Collaboration),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增加“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ance Competence,简称Cultural Competence),进而提出了学习与创新素养的“5C模型”。本校将该模型与上外理念相融合,结合学校校情,形成以下三条课程理念,概括为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

1)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中国心”

对中国学生而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提出旨在引导青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规范行为、涵养人格,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葆有民族心。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课程能够引导我校学生在价值观层面能够认同并愿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同时在行为层面能够切实践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从而培育学生的“中国心”。

2)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世界眼”

从全球发展来看,尽管全球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资源和科技进入了一体化时代,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态和结构还存在巨大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往往成为国际关系现实中国家和民族冲突的潜在危险。所以说,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不仅包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扬弃与传承,也包括对他民族文化的包容、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课程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间差异和共性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多元差异的立场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积极理解与良性互动,努力达成文化互重、文化互鉴的共识,从而培育学生的“世界眼”。

3)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未来力”

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21世纪核心素养是全球教育的共同追求。21世纪核心素养包括认知能力,强调的是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合作能力,能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新能力,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学校要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并调整原有方案的问题解决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未来力”,成长为新时代的美好少年,为每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计划及结构说明

(一)课程结构与类别

学校立足“发现每一个美好”的办学理念,以及“中国心 世界眼 未来力”的课程理念,初步形成了图1所示的“美好课程”概念框架。

 

1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美好课程”概念框架

图中以“美”字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分为相对应的四大空间,即科创空间、艺术空间、人文空间和运动空间。“美”字的主干是个“人”字,指向课程育人目标。“美”字之下的绿色圆盘象征校园,并象征着课程理念对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如表2所示。

2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国家及地方课

   

9

9

6

6

6

1)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左右的学习适应期,一年级加强小幼衔接教育。

3)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4)依托劳动技术课程,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详见表4。

 

 

 

 

   

3

4

4

5

5

   

2

2

4

5

5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5

5

5

5

5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周课时数

27

28

29

30

30

校本

英语阅读

1

1

1

1

1

1年级安排每周1课时Reading for Run 阅读课程,2-5年级每学期利用不低于10%的学科课时开展阅读活动。

路口前行

3

2

2

1

1

“路口前行”综合课程围绕“我与自我、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大领域,包括“场馆探秘、自然地图、心灵驿站、道路奇兵、成长足迹”等五大板块内容。具体详见表3。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详见表5。

快乐活动日

1

1

1

1

1

根据奉贤区统一要求,周五下午为快乐活动日。详见表6。

午会

每天15分钟

每天安排15分钟午会课,用作专题教育。其中,周四是读书(报)活动、周五是红领巾广播。详见表7。

广播操、大课间

每天约40分钟

体育活动每周2节,校本化实施“花样跳绳”体育特色活动。详见表8。

眼保健操

每天1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课程设置说明:

1)本学年第一学期21周(9月1日至1月19日),第二学期19周(2月19日至6月28日),各年级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节假日1周,复习考试1周,社会实践、学科实践等项目化学习4周,授课时间35周。

2)一、二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3节;三、四、五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时间为35分钟。

3)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的学习适应期,利用快乐活动日的课时,开展入学适应期综合活动,从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两方面实施。

4)课程设置表中各附表如下。

3 “路口前行”主题序列表

板块

主题

年级

内容

场馆探秘

贤园探秘

探秘贤园

名人贤士我知道

贤园我会画

菌菇博物馆探秘

“菇”一世界

你好呀,菌菇宝

菌菇领养记

奉贤博物馆探秘

见贤思齐,寻根之旅

贤城知识大比拼

贤城故事我来说

农科院奉浦分院探秘

探秘农业科技之旅

我是农科小记者

农业科技进校园

上外语言博物馆探秘

遇见语言博物馆

印象上外

我是小小翻译家

道路奇兵

交通安全小卫士

多彩红绿灯

标志会说话

快乐上学去

绿色出行百晓生

出行小百科

路牌总动员

社区环游记

路口模型设计员

丁字交叉路

十字交叉路

多口交叉路

道路优化改造师

健康步道我改造

放学路口我改造

小区道路我改造

未来交通创想家

美谷变形记

未来新干线

城市创想家

成长足迹

 

学苑新苗苗

我上学了

校园的一天

家里的我

带上红领巾

 

 

 

 

准备参加少先队

争做孝贤好队员

我爱奇妙大自然

灵巧双手创宝物

手舞足蹈我能行

 

我十岁啦

 

庆十岁

我们的学校

安全护我成长

结对心连心

走近优秀共产党员

1~2名小同学结交朋友

我是小辅导员

保护环境尽责任

金穗毕业季

留恋校园的每一个细节

介绍我爸爸我妈妈

职业初体验

立足当下,迈向未来

自然地图

树叶里的故事

树叶的宝藏笔记

 

制作许愿树

藏在年轮里的故事

泥巴建筑大师

寻找一片弗雷迪的叶子

花的世界

花的物语

花的艺术

花的美食

劳动之花

花的绽放

丛林挑战

快乐小营家

勇敢小猎手

农耕笔记

 

四、五

 

种子博物馆

踏青寻野味

爬高高的黄瓜藤

采野菱记

心灵驿站

适应新环境

我们的校园

校园里的号令

课间十分钟

结交新朋友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请帮我一下吧

分享真快乐

幸福家庭树

我的千万种可能

寻找“心钥匙”

我的家庭树

情绪万花筒

头脑特工队

情绪颜色板

纾解与控制

职业手牵手

身边的职业

职业放大镜

职业小咖秀

4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年级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活动

安全基地

科技创新

敬老爱老

贤文化

一年级

校园周边

美好种植园

金海派出所

金海市场监督管理所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水新苑结对老人

奉贤图书馆

二年级

金水新苑居委

金海城管

 

中国菌菇馆

金水苑结对老人

年丰公园

三年级

金海书苑

少年军校

海湾边防派出所

漕河泾科技绿州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奉贤明馨养老院

贤园

四年级

金海生活驿站

江海消防

海湾特警支队

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奉贤明馨养老院

奉贤博物馆

五年级

阳光之家

金海平安办

金海市场监督管理所

东方美谷

奉贤明馨养老院

奉贤档案馆

5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班团队教育课程

一年级

争章仪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年级

入队仪式

班级的事情争着做

三年级

感恩行动

家里的事情学着做

四年级

友谊中队

社区的事情大家做

五年级

   责任担当

6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快乐活动日课程

课程模块

科目名称

年级

生活实践

树叶的初见

一年级

扭来扭趣

二年级

快乐扭扭棒

三年级

“纸”如此—纸浆画制作

四年级

道路奇兵

四年级

劳动技能

折纸

一年级

趣味折纸

一年级

巧手智心

二年级

绘本制作

三年级

纸要你创意

三、四年级

创意服饰

三四年级

农科园项目化活动

四、五年级

科技人文

交通安全小卫士

一年级

非遗

三年级

动物奇观

三年级

诗词里的中国

三年级

非遗

五年级

闪闪红星向太阳

三年级

机器人

三年级

百变七巧板

一二年级

学科深化

绘本阅读

一年级

趣味配音(英语)

二年级

自然拼读(英语)

三年级

阳光阅读(英语)

三年级

英语1分钟演讲

五年级

英语故事

五年级

科普英语

五年级

身心平衡

金穗心理

三四年级

围棋

一年级

旱地冰球

一年级

足球

一至五年级

排球

三四年级

篮球

三四五年级

艺体专项

桥牌

三年级

花样跳绳

二至五年级

击剑

一二三年级

少儿形体

二三四年级

京剧初体验

一年级

京剧

二三年级

中国舞

二至五年级

马术

三四年级

艺术修养

小主持

二三四年级

有氧啦啦操

二三四年级

有氧舞蹈

二三四年级

合唱

二至五年级

软笔书法

二三四五年级

竹编

一年级

纸艺青花瓷

二年级

超轻彩泥

二三年级

毛线贴画

三年级

橡皮泥制作

三年级

动漫工作室

二至五年级

绘画与制作

二至五年级

7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专题教育课程

科目名称

开设年级

内容

常规活动

一至五年级

安全与防范、法律与道德、民族与文化、环境与健康、综合与实践

感恩责任教育月、行为规范养成月、多元文化月、品味书香月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心理节、春秋游、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升旗仪式

特色活动

一年级

学苑新苗苗

二年级

戴上红领巾

三年级

我十岁了

四年级

结对心连心

五年级

美好毕业季

8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体育活动课程

班级

活动项目

集体项目

班级

活动项目

集体

项目

一(1)

小号呼啦圈

 

 

 

 

三(1)

羊角球

 

 

 

 

 

 

 

 

一(2)

 

三(2)

大脚丫

一(3)

脚踏车

三(3)

 

一(4)

跳跳球

三(4)

脚踏车

一(5)

击剑

四(1)

中号呼啦圈

一(6)

羽毛球

四(2)

滑板车

二(1)

脚环球

四(3)

 

二(2)

脚踏石

四(4)

脚踏车

二(3)

三轮车

五(1)

 

二(4)

 

五(2)

滑板车

二(5)

呼啦圈

五(3)

 

三(1)

手脚并用

 

五(4)

齐心协力

备注:各班级的活动器材,以周为单位进行轮换

(二)一日活动安排

本校一日活动安排(即作息时间)如表9所示。

9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作息时间表

星期

时间

8:20—8:55

第一节

8:55-9:40

升旗、早操、大课间

9:40—10:15

第二节

10:25—11:05

第三节(含眼操)

10:15-11:50

第四节

11:50-13:10

午餐、午休

13:10—13:25

午会

13:30—14:05

第五节

14:15—14:55

第六节(含眼操)

15:05—15:40

第七节

15:50—18:00

拓展活动/课后服务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如何根据新课标标准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是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课程改革和实施中一直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基于新课改要求,以及“上外系”特点,学校规范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要求,实行PDCA流程管理,不断优化课程实施和管理模式,努力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办学品质。主要举措如下:

1. 推进“力行教学”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1)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科“力行”

指向单一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从学科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并转化为项目,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微项目、单元项目或跨单元项目。主要在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开展“基于单元的学科力行”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体三性三化”(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围绕学科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展“问题化、生活化、情境化”的学科实践)课例教学研究,制定相关任务量表,不断实践、完善、修正“教研四步”机制,修订《基于核心素养的“力行”课堂教学评价表》,以体现学科特征的实践方式开展进阶性的教学实践。

2)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力行”

指向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将自然、社会中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项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可结合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进行实施。主要采用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模式,把不同背景下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整体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主体性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学科教学的重复,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在自然、音乐、体育、美术、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学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国家课程中不低于5%的课时,开展学科内的跨学科项目活动,由教研组长统筹,全学科参与。活动开始前,进行活动的前置方案设计,由组长进行活动的启动。各年级组根据本学期的研究主题与学习内容,依据《上外奉小学科实践项目设计表》,开展学科探究。对于活动的内容,由专任教师向学生传达,组织学生选择研究方向与人员分配。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利用早读、午休、或者课后服务时间,组织进行任务的探究,问题的研讨等,由学生回家形成相应的成果,最终进行展评。

3)活动项目化学习:主题活动“力行”

指向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项目,可作为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可作为课后服务活动方式。利用国家课程中不低于5%的课时,全面推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组建项目团队、布局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配置学习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等, 比如:在校园节庆活动、一年级入学适应期教育活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中等融合主题开展“综合力行”实践活动。

2. 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学科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

学校依据《教师教学常规行动手册》中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流程,结合《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已经研制了语、数、英学科《慧学手册》供学生学习使用。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模式和具体操作路径,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项目研究,遵循的思路为:查找和梳理文献——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体系”设计框架——调查分析现状——探究成因——提出优化对策——改进已有单元作业设计——检测实施结果,继续优化迭代。(参见图2)

 

 

2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体系”研究流程

3. 开展基于儿童经验发展连续性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探索课程综合化

作为奉贤区“基于儿童经验发展连续性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基地校,学校围绕“科学探究”主题,认真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深入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学习,明晰课程主题。通过“梳理制定主题任务——预设所要达成的目标”,来确定是否能成为学生的活动主题。从“确定主题——发现引思——搭建支架——探索实践——成效评价”五个关键步骤展开探索,以期通过研究、设计、制作、体验等实践过程,使学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在真实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高阶思维。

(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设

1.开发“路口前行”综合课程

根据综合活动课程的整体要求,围绕“我与自我、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综合课程领域分布,以“路口前行”为主题,围绕“场馆探秘、自然地图、道路奇兵、成长足迹、心灵驿站”五大内容板块,架构学校综合课程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在大的活动主题下,鼓励教师和学生选择探究小项目,拓展项目内涵,体现学校美好教育的特色,丰富课程体系。借助“主题式综合活动实施序列表/细目表/活动设计表”等支持工具的运用,以项目组为单位实施课程管理,保障课程实施到位。

 

3 路口前行综合课程

2.建设体艺特色课程群

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围绕“培养新时代美好少年”的育人目标,在体育、艺术方面,开发建设以兴趣为导向的、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性强的“普及+激趣+提能”体艺特色课程群,主要项目在民族舞、马术、游泳、围棋、击剑、羽毛球、花样跳绳等领域(见表2)。

2 “普及+激趣+提能”体艺课程结构

课程定位

实施途径

课程模块

目标指向

通识体验

艺体课

艺体专项

体艺向美

兴趣培养

快乐活动日

技能提升

社团活动

3.开发校本阅读课程

基于“上外系”特点,围绕“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的课程理念,学校以在1-5年级开设“Reading for Fun”英语阅读课程,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推荐书目中选择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书目,学校安排英语专任教师授课,促进学生多元文化认知与理解。同时,在所有年级开设“摩天轮”语文阅读课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永葆民族心。

如:“Reading for Fun”英语阅读是泛读课程,共有a—e五个级别,a—c适合小学低年级,d—e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每个级6册书6个故事。每级别故事围绕若干话题展开,如a级话题有字母、数字、问候语、玩具等,随着级别递进,话题不断深入,至e级话题设计情感、音乐、电视、文学等。每册读物配套有故事录音、若干媒体互动游戏、模仿秀、图片单词和听力练习录音。

1)课程目标的调适

作为校本课程,“Reading for Fun”对原有牛津英语“阅读能力”要求做了调整和细化,即:突出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素养,提高学生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兼容济的能力。为此,我们对1-2年级的英语“阅读能力”目标调整为:玩、读、唱,能初步具有英语阅读整本故事的兴趣和习惯,能大声、正确、流利地说出短小故事;知道英语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作出反应;了解西方文化中重要节日的相关内容。对3-5年级的英语“阅读能力”目标调整为:听、读、演,主要是通过阅读能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故事;了解西方人民的饮食习惯、出行方式、着装习惯、主要运动和娱乐方式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2)课程内容的调适

“Reading for Fun”英语阅读课程以国家英语课程中涉及的主题为基础,对牛津教材之外的英语内容进行补充,提供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型的阅读书目。1-2年级学生:此系列书目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图书,绘本系列,生动有趣,可避免学习枯燥乏味,以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养成其课外阅读习惯为主,奠定其多元的阅读视角。3-5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拼读较难的单词,能大声读出长句,能读懂复杂的故事和文本,能表演简单的故事。绘本阅读,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等英语思辨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秩序意识,疏导孩子情绪,加强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西方文化的认识,使其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国际素养。

3)教学方式的调适

读物设置丰富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练习;读前、读后练习用于辅助孩子们预习和复习,操练故事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并提供技能训练和发音训练;读中练习在故事叙述中随机出现,可增加阅读者与故事的互动、引导阅读者思考或增进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如此,“Reading for Fun”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变得更为多元、更为适切,采用课堂过程性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手段。同时,在每年的11月,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英语学科实践,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通过照片、视频、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依据等。

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方案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维度出发,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建构学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3 课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完全符合

多数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核心价值旨归的落实。

 

 

 

 

课程目标的确定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体现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设计合理,逻辑性强,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性强。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之间的对应性强。

 

 

 

 

课程实施方式以实践活动为主,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解决。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素养培育,体现五育并举思想。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课程要素之间的对应性强。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可检测,评分规则具体清晰可操作性。

 

 

 

 

评价者签名:

 

总分:

等第:

注: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合格,59及以下为不合格

此外,每学年结束时,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实践经验,对学校所有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得课程方案获得全面的调整与优化,为下一学年的实施指明方向,全面实现课程的动态改进与迭代升级。

(二)教师教学评价

学校打破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传统评价方式,将职业状态、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师德修养、教学教育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综合性评价。

(三)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不能仅考虑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凸显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学校对应“培养新时代美好少年”的育人目标,围绕“明心向阳、品行向善、爱国向前、志趣向远、习惯向好、学力向上、体艺向美、实践向新、视野向宽”等九个一级指标研发学生评价工具,综合考虑学生日常作业、日常阶段性考查、课堂学习表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及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班团队活动等的表现,开展“新成长综合素养评价”,形成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由校长室领衔,教导处、科研组、德育室等多部门协同,成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和每学年的课程计划,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制度保障

学校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抓手,建立健全校内课堂诊断制度、课堂教学常态试导制度、PDCA教学流程管理全覆盖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等。立足学校“萌芽、扎根、拔节、孕穗、拔穗”五个层次的教师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魅力”教师成长阶梯计划等。

(三)师资保障

学校积极利用委托管理和教育集团等各种校内外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进一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此外,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依靠信息技术,在选课排班、入学适应期教育、教育教学评价、课后服务、线上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力度,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信息化水平。

(四)资源保障

全面盘活学校内外的各类资源,并加以整合利用,为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就经费方面来说,学校加大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开发、学生活动、设备添置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家校社协同联动来说,学校积极引导家长、社区成员关注学校课程建设,参与学校课程评价,做推进学校课程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2023年10月20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