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硕果丰收,为进一步实践和推广“上海市中小学跨领域实践创新课程-创课程”项目,在奉贤区金水苑小学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创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上海市教研室、创课程项目负责人管文川老师、上海师范大学郭长江教授、上海市科技教育出版社蔡洁、张嘉穗,还有来自上海市第一、二批创课程实践校的项目负责人、褚克斌名教师工作室学员、奉贤区项目化实践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及部分学校领导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奉贤区自然教研员、奉贤区教育学院STEM项目组褚克斌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由金水苑小学祝彩萍老师的一堂“校门路口设计——线路优化②”拉开了本次活动序幕,课堂中祝老师立足校园门口放学过程中的真实场景,基于场景中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对原有线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设计改进意见,确立规则意识,最后鼓励学生将抽象的设计变换成实物模型,整个课堂教学演绎了“创”课程的实践活动,展现了研究、设计、制作、体验等实践过程。
紧接着,以陈叶、祝彩萍、陆玲佳、李沛婷四位老师为主的“路口直行”课程团队向与会者呈现了一台《深入创课程实践 助力新成长教育》的微报告。报告分别从团队组建与培训、资源挖掘与使用、课程实施与管理、课堂组织与实践等四个层面进行阐述。展示了金水苑小学“创”课程发展的1.0版本“梦想改造家”、2.0版本“十字路口”、3.0版本“路口直行”。从报告中我们聆听到了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们为此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作为项目执行组长的陆玲佳老师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感慨个人努力的同时,更是感谢学校团队给予的支持。
学校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策划与支持,金水苑小学詹恩东校长以《聚焦品牌 同向发力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区域联动、资源挖掘、专家指导等多维联动的策略与实践模式,助力校本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奉贤新成长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
最后郭长江教授和管文川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郭教授认为活动完整地呈现了“教——研——管”三个环节,课程实践中学生活动和活动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课程特色和团队智慧,本次的活动体现了基于真实问题、核心目标明确、五种路径明显,活动环节清晰的创课程特色。管老师作为“创课程”的创始人,他赞扬了本次活动的独创性,是创课程的一次大的跨越,“创课程”项目在奉贤区区域化联动下,在金水苑小学扎根了,形成了学校自己的课程,既有教师的活动设计之“创”,又有学生学习之“创”,结合学情和校情,有了个性化、区域化的创建,期待项目式学习的区域研究加入了教研团队的力量,能更好地推进学科教育教学的成长,也能蕴育更新更好的本土化实践创新课程。
主持人褚老师在总结中指出,一个活动需要策划、一个课程需要成长、一个团队需要积淀,展示的时刻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提炼,但更是未来课程发展的起点,更希望“路口前行”借助“创”课程项目平台得到更好的延伸与拓展。
撰稿人:李沛婷 夏春妹
审稿人:褚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