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大力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既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为引导教师团队不断学习研磨,变革教学方式,2023年4月17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简称:上外附小)课堂效能生长团围绕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开展学习研磨活动。本次学习活动由上外附小副校长暨课堂效能生长团负责人陈叶主持。
陈叶向大家宣布了本次学习的主要任务,基于新课标的学习,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如何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上体现学校所推行“一体三性三化”原则,导向“力行”课堂教学,以此引导学校教师校本化实施新成长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长余晓青,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如何在实施表现性评价过程中促使素养落地”的相关内容。
“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需要花很多时间,本来课程很紧张,怎么实施呢?”语文教研组组长蒋颖表示:这就需要老师想办法,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在一起,聚焦大观念、大单元的评价目标,正是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目标,这需要教师做好“逆向设计”,因为评价就是课程教学本身,而不是额外添加。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数学学科组组长乔张妮表示: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地思考和完整地回答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让教师的评价更有深度,以教师的评价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英语学科组长张治虬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我们改怎样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表呢?”基于学习,大家各抒己见,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表,是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导向,要体现新课标的“新”,不仅要从一级指标上调整“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分值占比和具体内容,而且还要在评价说明中体现学校“一体三性三化”的实施要求,以此体现新型的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而学生的课堂学习则要强化实践意识,转变育人方式,这是我校“力行”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重要评价导向,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相信,一次次的研磨学习,定会助力课堂效能生长团队成员不断学教学、悟教学,学改革、悟改革,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从而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撰稿:陈叶 校对:徐柳花 摄影: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