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2025年3月11日,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开展了主题为“校本资源 殷实科学项目常态”的区级项目研修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奉贤区名教师褚克斌、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校长徐柳花、副校长陈叶及部分行政领导。本次活动邀请了小学科学中心组成员、项目组成员以及实验小学集团学术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徐柳花校长致欢迎辞。
首先,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的陆玲佳老师和李沛婷老师分别执教沪科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食物链的组成》和教科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社区里常见的植物》。两位老师的课堂精准把握了素养导向的教学内核,通过校本资源、真实情境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统整,构建出具有范式意义的科学学习生态。以真实情境为思维引擎,通过结构化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科学本质,架起经验世界与学科世界的认知桥梁。
接着,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的两位职初科学教师高羽和朱愉沁分别进行主题为《挖掘环境素材 丰富项目体验》以及《发挥校本资源优势 开展科学项目活动》的论坛交流。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校园中庭花园“趣探之镜”作为科学项目化学习场景,整合校本化资源,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态观察、实验设计、方案记录、合作学习,促进跨学科实践,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在互动研讨阶段,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海一小的毕颖芝老师指出本次活动中的课堂展示与论坛交流都能基于校园真实情境,深度挖掘校本资源中的花园素材,通过科学项目常态化融合的方式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构建实践导向的生态教育新样态。区科学中心组成员,来自育秀小学的陈亮老师指出本次活动以跨学科主题为核心,通过多维构建项目化实施框架、深化场景化学习体验、创设问题链驱动思维进阶,形成"策略优化-体验迭代-素养发展"相融合的小学科学教育创新路径。
上外附小·金海联合小学校长徐柳花指出,在新时代政策方针的引领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学科正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我们应主动投身科学教育的实践洪流,通过系统化设计将项目成果转化为校本化课程体系,打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化、品牌化的优质课程产品。
在总结阶段,奉贤区科学教研员褚克斌老师充分肯定了上外附小科学学科团队的团队精神,对其在传承与创新中系统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就未来如何深化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课程开发机制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校本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创造性转化,为科学探究提供了真实、可持续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资源育人”的转变,学生则在观察、质疑、实证中深化了科学思维。结合区“五步探寻”模式的学科研修,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未来将持续构建“本土资源-探究任务-素养发展”的闭环,让科学教育扎根生活沃土,绽放探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