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的晨光与暮色里,有这样一个年轻的身影,她带着蓬勃的朝气踏上讲台,以育人为本,构筑数学课堂里的思维智慧。在班级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她不仅注重引导思维的生长,更向学生们传递了春日暖阳般的温暖,陪伴学生成长。不仅如此,她作为学校数学教研团队里的年轻力量,以专业负责的态度,为集体研讨凝聚力量,守护浓厚的教研氛围。这个年轻的身影就是上外附小的周心怡老师。
育人为本:数学课堂里的思维智慧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周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不仅是知识的根,更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勇气。因此,周老师耐心地将抽象的数字与图形,编织成孩子们能触摸到的真实世界。
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面对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周老师总能把枯燥的公式变成生动的故事,或许是用糖果讲解加减法,让抽象的运算有了甜甜的味道;或许是用积木搭建几何模型,让空间想象不再是空中楼阁。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藏在生活角落里的智慧——购物时的计算、路程行驶中的速度、钟表转动的时间奥秘都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入口。
育人为本,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的方寸之间,周老师总能敏锐捕捉到数学知识与品德修养的连接点,让德育如春雨般融入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环节。周老师的德育渗透从不用生硬的说教,而是让道德认知自然生长在知识的土壤里。那些藏在数字、图形、公式里的道理,慢慢变成学生心中的标尺——计算时的认真、合作时的体谅、面对数据时的诚信,最终沉淀为比知识更珍贵的品格力量。
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周老师悄悄播下了理性与严谨的种子。要求书写工整时,是在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强调步骤清晰时,是在塑造条理分明的思维。那些被纠正过的错题、被强调过的细节,慢慢内化成孩子们面对问题时的从容与专注。
传递温暖:班级管理中的柔软陪伴
作为一名下班老师,周老师用耐心接住孩子们的成长碎片,用智慧将其拼贴成完整的童年。在周老师的守护下,懵懂的孩童慢慢学会规则与爱,懂得责任与体谅。
班级管理的协助者:周老师与班主任默契配合,让班级运转得当。当班主任聚焦课堂教学时,他们默默承担起课间秩序的维护、活动细节的落实;当班级事务繁杂时,他们总能及时补位,将琐碎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不是主角,却以恰到好处的协助,让班级管理无死角、不脱节。
学生成长的倾听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周老师总能及时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细微情绪。课间时,会留意独自坐在角落的孩子,轻声问一句“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放学后,会耐心听完学生叽叽喳喳分享的小秘密,记住那些关于“今天交到新朋友”的雀跃。成为孩子们愿意倾诉的对象,用倾听为成长提供一个温暖的出口。
家校沟通的桥梁者:在课堂之余,周老师总是会把孩子们在课堂外的闪光点及时反馈给家长:“今天他主动帮同学整理书桌,特别有担当”;也会耐心倾听家长的困惑,用专业的视角给出建议。让家校沟通不止于事务性告知,更充满理解与信任的温度。
专业负责:校内教研的凝聚守护
作为一名数学教研组长,周老师就像一个隐形的支点,悄然支撑着整个学科的教学高度,组织全体数学老师用最专业的力量,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教学智慧的提炼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周老师总能筛选出闪光的经验,将零散的教学灵感系统化,把模糊的教学技巧清晰化,让那些藏在课堂细节里的智慧,成为可供整个团队借鉴的范本。每一份经过打磨的教研资料,每一个被深入剖析的教学难点,都是周老师为数学教学积攒的财富。
教学方向的掌舵人:当教育改革的浪潮涌来,周老师总能提前洞察方向,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既不盲目追逐潮流,也不因循守旧,而是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让整个数学组的教学始终走在稳健而前瞻的轨道上,确保每一堂课都既有质量又有温度。
团队力量的凝聚者:周老师用共同的目标将分散的力量汇聚成合力,让单打独斗的教学变成协同作战的研究,让个人的困惑成为集体的课题。在浓厚的教研氛围里,没有保留的壁垒,只有共享的智慧,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支撑,在互助中收获职业的成就感。
周心怡,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以青春的热忱扎根教育,在讲台与学生之间、在个体与团队之间,诠释着一位青年教师对教育最本真的热爱——既追求专业的深度,也保持育人的温度。